调整干奶牛日粮的物理特性会影响奶牛在整个围产期的行为和健康状况。
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控制产前奶牛的能量摄入,尤其是维持体况的稳定,有助于减少产后患有酮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基于该研究的结果,给干奶牛饲喂所谓的“能量控制型日粮”在奶业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日粮通常会使用高比例的低营养浓度的原料,例如小麦秸秆或低质量的干草,旨在帮助干奶牛提高采食量。与此同时,这些日粮控制奶牛的能量摄入,降低其过度增加体况的风险,从而为产后带来潜在的好处,增加瘤胃容积和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DMI)。
它改变了奶牛行为
尽管这类日粮有助于促进改善产后奶牛的能量平衡情况,但从牛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个潜在的担忧,就是产犊前后日粮的差异区别更大。产前日粮体积大能量浓度低,而产后日粮通常是高能量浓度且颗粒度较小。考虑到干奶牛和新产牛日粮在物理形态和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泌乳早期DMI存在滞后情况就在意料之中。
具体地说,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奶牛需要7-14天来调整DMI,以应对日粮的变化,这种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与消化代谢的变化有关。然而,其中一些也可能与采食行为的改变有关。从奶牛采食行为的角度来看,提高产前至产后奶牛采食量的稳定性的潜在方法可能就是保障两种日粮的物理形态相似。
对于含有大量秸秆的能量控制型干奶日粮来说,要达到物理形态上的想似性存在一定的挑战。秸秆是一种又干又蓬松的粗饲料,若切割太长,较高的填充性会降低瘤胃流通速率,大大限制DMI。
此外,日粮含有高比例干草,尤其是在切割颗粒较大的情况下,更易造成奶牛挑食,从而影响奶牛所摄入日粮和饲槽上剩余日粮的营养成分的平衡。
反过来,无论是个体奶牛还是奶牛之间,采食的日粮营养都会不均衡稳定。由于能量控制型日粮的目标是促进奶牛采食,因此更小化挑食是保障该策略成功的关键。从实用角度来看,许多奶农都面临着该问题,如何将秸秆颗粒度减小,减少奶牛挑食,促进采食营养的稳定性。
另一个可能会影响干奶期奶牛采食营养一致性的因素就是日粮水分含量,尤其是高比例秸秆日粮。我们的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均表明,含有干草的泌乳牛日粮,尤其是干物质超过60%,更易被挑食。
增加日粮的水分,有助于将饲料颗粒结合在一起,提高日粮的容重,增加奶牛挑食的困难。虽然之前没有相关的研究结果,但预计高比例秸秆低水分日粮更易被挑食。
实现日粮的稳定一致
我们在圭尔夫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期进行了两项研究,以探讨干奶牛饲喂物理形态与泌乳牛日粮相似的高比例秸秆日粮的效果。为此,减少了日粮的秸秆颗粒大小,并增加了水分,以提高日粮容重。我们预计,该日粮不仅可以降低奶牛挑食,还会提高采食量,同时改善泌乳早期的能量平衡和瘤胃健康状况。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秸秆的颗粒大小对荷斯坦奶牛的影响。干奶牛饲喂TMR(干物质基础)含有36%玉米青贮、35%精混料和29%小麦秸秆,秸秆将在磨碎机中预处理,长度分别为1英寸(约2.54cm)和4英寸(约10.16cm)。
正如预料的那样,与长颗粒相比,秸秆切割较短减少了奶牛的挑食。长颗粒组不仅改变了日粮的营养成分,而且还降低了奶牛的采食速率,影响奶牛的DMI。
在产前1周,两组奶牛的DMI差异更明显。在该时期,长颗粒组奶牛在产前几天的采食量下降速率较快,而短颗粒组奶牛能维持采食量。尽管两组奶牛产后的采食量没有差异,但结果显示长颗粒组奶牛产后第3周的血液BHB水平高于短颗粒组,且高值也较高。这意味着,这些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程度更严重。
我们还发现,长颗粒组奶牛产后前几周的瘤胃健康状况较差,瘤胃pH值下降速率较快。这很可能与两组奶牛采食量和营养成分差异有关,尤其是产前1周。
水分至关重要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日粮水分对荷斯坦奶牛的影响。干奶牛饲喂TMR(干物质基础)含有41%玉米青贮、23%精混料和36%小麦秸秆(切割长度1英寸,约2.54cm)。
干奶牛日粮分为不添加水(53.4%DM)和添加水(45.4%DM)两种,产后所有奶牛都饲喂同种泌乳牛TMR(45.2%DM)。
如预期一样,结果与研究相似,添加水日粮减少了奶牛挑食,增加了奶牛的采食速率和DMI。在产前1周,添加水组奶牛的DMI更稳定。
产后,那些先前饲喂水分较高日粮的奶牛的瘤胃pH值较高且稳定。这意味着,亚临床瘤胃酸中毒的奶牛比例较少,尤其是在产后第1周。
从新产牛日粮中寻求线索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将干奶牛高比例秸秆日粮的物理形态与泌乳牛保持相似的重要性。具体的来说,通过减小秸秆的颗粒大小和提高日粮水分,可以促进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摄入稳定性,从而改善泌乳早期奶牛的能量平衡和瘤胃健康状况。
![]() | 全国咨询电话: 157-1248-7812 |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110号132